首页 上海核工院
案例 • 企业云
概述Overview
       泛云科技采用SimCloud管理软件及相应解决方案,承建了大量的企业私有研发云项目,为智慧创新过程中的计算资源支撑服务进行管理赋能,进而促进企业用户的自主创新能力进化,涌现出一大批成功实践案例,其中由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主导建设的研发云云平台尤为卓越。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核工院”)是中国核电研究设计行业中的知名骨干企业,核电工程研究设计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当前承担AP1000依托项目工程设计、国产化AP1000核电工程设计、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国家重大专项研发,以及出口巴基斯坦核电工程二期、辽宁红沿河核电工程设计及技术服务等核电工程任务,肩负着第三代核电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历史使命。
       在核电工程数字化设计研发过程中,核工院信息化部门针对办公、设计、仿真等业务需求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探索与解析,科学制定企业云平台发展路线、建设方法以及运维机制,循序建设办公、设计及仿真等系列化云平台,积累形成统一、经济、高弹性、跨学科、多层次的核电工程云平台(标识名称"SnerdiCloud")。
SnerdiCloud平台服务能力
icon2_12
办公
针对移动办公、在线签审等需求,SnerdiCloud平台既可提供通用办公桌面服务,也可提供Office、Acrobat、SCM、Spel、SPI、Visio、Visual Studio、金蝶EAS等应用服务,适用于多种客户端设备接入场景。
icon3_12
设计
针对核电工程、关键装备的设计需求,SnerdiCloud平台依托GPU虚拟化技术,可在线提供AutoCAD、Inventor、PDS、SmartPlant 3D、3DSMax、MicroStation等软件的交互设计服务,满足无纸化设计流程闭环化管理要求
icon1_12_12
仿真
针对核电数值模拟研究需求,SnerdiCloud平台全面优化高性能计算调度技术,提供ANSYS、Fluent、CFX、LS-DYNA、Star-CCM+、Abaqus、Actran、TransAT、VASP、MNCP等软件的全过程应用及计算服务,满足异地协同仿真计算要求
SnerdiCloud平台建设
泛云科技作为技术合作伙伴,有幸参与了SnerdiCloud平台的建设及运维工作,与用户共同成长,在实践中丰富并完善了企业计算资源计划(Enterprise Computing Resource Planning)的理念与方法,见证上海核工院转型发展成为新一代“智慧研究院”。
24383864
特色Characteristic
SnerdiCloud平台的建设及运营工作始终坚持实用原则,在注重技术先进性的同时亦注重管理机制的优化与配合,逐步形成以下特色:

统一性

SnerdiCloud的所有子系统根植于统一的硬件基础架构,服从于统一的计算资源调度机制,受控于统一的数据安全管理规范。

共享性

SnerdiCloud中的计算资源基于权限法则向用户开放服务,全面改革传统的IT设备静态分配形式,促进计算资源的共享与复用。

继承性

SnerdiCloud用户操作体验完全继承自本地化操作,不同客户端登录后均可操作同一数据块,甚至在碎片化工作场景中获取连续性体验。

有效性

SnerdiCloud基于先进的计算资源池化技术,增强设备、软件及数据的热备保障及灾难恢复能力,大幅提升企业计算资源有效服务等级。

经济性

SnerdiCloud通过重点发展高端软件许可证管控机制,科学提升软件分时共享调度效率,规范计算资源建设手段,凸显经济适用性特色。

可发展性

SnerdiCloud架构符合IT技术发展主流趋势,自建资源规模具备横向扩展性,同时注重发展并强化与社会公共计算资源的整合与联动。
价值Value
SnerdiCloud平台是SimCloud产品在核电工程研发设计领域的进化成果,也是企业计算资源计划(Enterprise Computing Resource Planning)理念的重要实践,SnerdiCloud自投入运营以来,已经在核工院的IT管理体系中表现出日益重要的应用价值:

改善软件管理模式
SnerdiCloud采用软件资源池的方式统一管理、调度、监控软件工具及其利用行为,大幅降低客户端维护工作,有效提升软件服务动态调度水平。

规范数据生产秩序
SnerdiCloud围绕“数据生产”为核心任务,在保障软件利用合规性的同时,强化数据生产安全管控,满足数据生产的秩序与效率需求。

提升可靠服务能力
SnerdiCloud利用基础架构资源池技术构建统一服务,应用服务能力可在集群内自由调度,有效克服单点故障的不利影响,保障平台可靠服务能力。

开放平台集成接入
SnerdiCloud在建设过程中有效规避了系统封闭的错误,平台本身提供了一系列开发接口以及第三方接入方式,可快速融入其他业务流程管理系统。

分享到: